服装设计学院开展 “打破边界·拥抱新时代”AIGC设计平台DSD培训分享交流会

发布时间:2025-05-09点击量:

(服装设计学院讯通讯员:肖新)服装设计学院于2025年5月9日下午2:00在主教楼智慧教室232举办了一场DSD人工智能服装设计培训分享交流会。本次活动由学院副院长罗密主持,院长张宁及骨干教师出席,共同探讨人工智能技术在服装设计领域的前沿应用与未来发展。

在分享环节开始前,罗密副院长介绍了本次特邀主讲嘉宾——蝶讯趋势研究院高级研究员、AI应用中心主理人、生成式人工智能讲师张国才老师。张老师长期深耕AI与时尚的交叉领域,具备丰富的理论与实践经验。

张国才老师围绕“打破边界,拥抱新时代”主题,从四个维度展开深入分享:一是AI时代服装设计人才的发展方向;二是DSD工具与平台的应用介绍;三是设计灵感生成、企划到效果图创作及衍生系列款的实现路径;四是DSD图案设计及图案与工艺的融合呈现。内容详实,案例丰富,旨在推动人工智能技术与服装教育深度融合,探索行业前沿工具在教学实践中的创新应用路径。

图1 分享交流会现场

在分享会的第一环节“AI时代服装人才的需求方向”中,张国才老师从人工智能的发展背景切入,介绍了国家在政策层面对AI产业的高度重视与持续扶持,强调人工智能在未来社会和产业体系中的重要战略地位。他进一步阐述了AI技术在服装行业的多维度应用,包括虚拟试衣中的效果预览、个性化定制中的智能推荐、设计灵感的辅助生成、面料选择中的智能配色,以及在自动化生产流程中的优化提升等具体实践。最后,张老师指出,AI时代对服装人才提出了新的复合型要求:不仅要精通服装产业流程,具备审美能力,还需掌握人工智能技术,并具备良好的传播表达力。他强调,AI技术的引入将极大提升设计效率,实现服装创意的快速生成与精准落地。

图2 分享内容图片1

在第二环节“DSD工具与平台介绍”中,张国才老师重点介绍了由蝶讯平台自主研发的DSD系统——一款专注于服装与鞋包设计领域的人工智能工具平台。该平台集合了多项AI辅助设计功能,包括线稿转成款、效果图转成衣、款式上身模拟、模特面部替换、背景替换、图案生成与应用等,覆盖了服装设计从构思到展示的多个关键环节。张老师进一步剖析了AI图像生成的核心三要素:提示词、增强模型与参考图。他指出,提示词的精准性与丰富度直接决定了生成图像的质量与风格匹配度,细节描写越充分,生成效果越接近设计预期。在演示环节中,张老师结合DSD平台的风格模型、品牌模型、单品模型和图案模型,通过参考图的辅助,高效生成了一组风格统一、系列感强的服装设计作品,直观展现了AI技术在时尚设计流程中的赋能作用。

图3 分享内容图片2

在第三环节“从设计灵感到企划与效果图创作的系列衍生”中,张国才老师聚焦于AI辅助下的创意生成与系列化设计路径。他首先展示了如何通过DSD平台制作灵感主题版,进一步强调了提示词在引导设计生成过程中的关键作用。接着,张老师现场演示了DSD系统如何将原始服装图快速转换为线稿,并结合流行趋势,借助平台的风格与品牌模型,生成与特定品牌风格相契合的一组系列款式,为现场教师呈现了高效、智能的企划流程。最后,张老师介绍了DSD在效果图生成方面的多项功能,如生成模特穿着效果图、面料上身呈现、面料与款式的适配检测、款式局部创意改款、系列成款等,展现了AI工具在提升设计效率、拓展创意表达空间方面的显著优势。

图5 分享内容图片3

在第四环节“DSD图案设计及图案与工艺的融合呈现”中,张国才老师围绕AI在图案设计中的实际应用展开深入讲解。他从四个关键维度出发——画风复刻、四方连续、创意融合与画风融合,详细介绍了DSD平台在图案生成与风格控制方面的核心功能。张老师指出,通过DSD系统,设计师不仅可以高效复刻特定风格的图案,还能够实现图案的无限延展与多风格融合,有效激发设计灵感与创意突破。同时,他还分享了图案与服装工艺融合的应用案例,展示了图案如何精准匹配不同材质与款式,在视觉效果与工艺实现之间实现高度协调,为智能化服装设计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

图4 分享内容图片4

在会议的总结环节,副院长罗密对张国才老师的精彩分享表示由衷感谢,并指出,人工智能正深刻重塑服装设计行业的发展格局。作为教育工作者,既要主动拥抱技术变革,也要深入思考如何将AI合理、有效地融入教学实践之中。参训教师纷纷表示,本次培训不仅拓宽了技术视野,也为专业课程体系的革新提供了有力支撑,为智能工具深度嵌入教学流程指明了方向。此次交流会不仅是前沿技术的分享,更是一次关于人工智能与教学理念深度融合的思想碰撞。

服装设计学院

纺织服装现代产业学院

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虚拟教研室

2025年5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