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装设计学院讯通讯员:吴迪)服装设计学院延续“三院制”办学特色,2026届学生(除专升本外)在大三期间全部进入不同项目班,学习细分市场领域专业知识。暑期,各项目班负责人均已组织团队骨干教师研讨,提交彰显项目班特色的选题方向备题、教学大纲及专业毕业设计课程大纲。
2025年9月16日13:30,为确保2026届本科毕业设计工作的科学性与前瞻性,学院正式启动了毕业设计选题方向、教学大纲、课程大纲等相关资料的专项复核工作。组建了由学院督导李淑敏、付洁、黄春岚、冯霖,教研室主任罗桂兰、徐淑波,骨干教师文淑丽、王秀莲、李琳琳、胡潮江、李芳炎、苗珍廷的专项复核工作小组。在进一步提升毕业设计选题质量,严控选题导向,突出学院办学特色,并为学生提供更具创新性、实践性与行业衔接度的研究选题。

图1刘琼院长展开毕业设计复核工作,会议现场
刘琼要求专项复核小组成员依据既定标准,学院对已初步提交的选题方向进行首轮检查。本次复核采用线上协同办公模式,小组成员通过填写格式统一的在线编辑表格,高效便捷地完成信息汇总与初步审核,确保了工作流程的规范与畅通。
学院特安排文淑丽、徐淑波等多位资深教授,除完成常规选题审核外,重点对毕业设计相关课程的教学大纲进行了同步复核,确保选题要求、培养目标与课程教学内涵的一致性,从源头上保障毕业设计环节的教学质量。

图2专项复核工作现场
本次选题审核制定了明确的质量红线与创新导向:
1.数量与重复率严格要求:明确要求各项目班的选题就方向总数必须大于毕业生人数,为学生提供充分选择空间。同时,将2026届选题与2025届选题进行比对,要求选题重复率严格低于20%,强力推动选题内容的更新与迭代,避免重复与陈旧。
2.内容导向严格把关:复核中特别强调了对选题表述的规范性审查,明确避免出现空洞的“应用”字样,要求选题具体化、场景化。避免出现敏感意识形态问题的表述,确保所有选题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守学术安全底线。
3.突出特色与创新融合:复核工作重点考察选题是否充分体现了学院的“项目班”教学特色,是否有效融通“三院制”人才培养模式?鼓励教师结合人工智能(AI)在服装设计中的场景化运用、前沿流行趋势解析、行业细分市场(如功能性服装、智能穿戴、可持续时尚等)的新技术、新工艺,以及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非遗技艺的当代创新传承等方向开发新选题,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技术融合能力与市场洞察力。
毕业设计是检验本科教学成果的关键环节,高质量的选题是产出优秀作品的前提。目前,选题方向等相关毕业设计前期教学资料复核工作正有序推进中,预计将于近期完成全部审核与优化工作,并为后续的师生双选环节做好准备。
服装设计学院
2025年9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