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装设计学院讯 )2025年6月11日,国家艺术基金2025年度人才培训资助项目《民族服饰艺术理论评论人才培训》于北京市中央民族大学正式启动。该培训项目报名学员来自全国各地,其中涵盖多民族背景,覆盖汉族、壮族、彝族、瑶族、满族、土家族、侗族、蒙古族等各民族艺术从业者;涵盖多位国家省部级艺术基金项目负责人及设计行业领军人物;职称层次突出,其中硕士、博士研究生50余人,并包含多位经验丰富、德才兼备的教授、副教授等高素质人才。经项目组与专家组遴选,我院教师赖文蕾通过考核,并获国家艺术基金管理中心核准,作为18位学员之一参加本次培训。

图1:培训班开班仪式
《民族服饰艺术理论评论人才培训》项目与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新时代发展需求同向而行,以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为主旨,以发展中国民族服饰文化理论研究为己任,力求由点及面形成辐射引领,促进中国服饰理论人才培养提质增效,为民族传统服饰文化与时代需求结合振兴发展提供研究新范式,以理论带动实践,切实落实好“两创”总体目标,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项目第一阶段去往云南省展开为期一周的民族服饰艺术考察调研之旅。田野考察地点为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文山州地处祖国西南边陲的云南省东南部,生息在这里的彝、瑶、壮、苗等众多少数民族创造并传承下来的不同材质、不同形制、不同功能、不同制作工艺的民族服饰,承载着厚重的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是探究民族历史等深层次文化的珍贵资料。项目组对文山州下辖富宁县、广南县、砚山县非遗中心展开深入调研,与非遗传承人和服饰手工艺人进行深度交流访谈,获得宝贵的一手资料。
此次培训项目邀请了国内行业知名专家组成授课团队,围绕民族服饰的文化内涵、美学特征、符号学解读、非遗保护理论等核心议题展开深度讲解。相关授课教师近40余位,是由长期关注民族服饰艺术传承发展的跨区域、跨学科成员组成,其中有享誉国内外的著名服饰教育家、理论家、艺术家,以及民族学、人类学、哲学等学科的知名专家学者,实力雄厚。既有清华大学、北京服装学院、浙江理工大学、中国传媒大学、中央民族大学等高校知名学者,也涵盖中国民族博物馆、中华服饰文化研究会等民族服饰研究机构研究精英,同时还邀请到《民族艺术》期刊主编、著名民族服饰收藏家等业内资深专家展开课程教学。
此外,《民族服饰艺术理论评论人才培训》项目共进行了四次聚焦鲜明、立意深远的学员学术交流研讨会及读书会。我院教师赖文蕾在分享会中以《台湾北部少数民族服饰艺术文化》为主题进行分享,并展示了我院宠物服饰微专业、AIGC设计及Style3D技术等教学实践,探索了传统服饰的数字化保护与创新路径,为培训学员们呈现了技术赋能文化传承的新模式。
图2:赖文蕾老师在培训中做学术分享
为结合珍贵实物与丰富展陈进行的深入讲解、互动指导与沟通交流,深化学员们对民族服饰历史演变、文化象征、工艺美学及时代价值的理论认知与思辨能力,提高专业艺术评论与学术研究的写作功底与表达水平,并充分激发学员们汲取民族艺术精华、探索当代创新设计的创造力。项目课程培训期间,在领队老师的全程现场教学与讲解下,组织学员们参观民族文化宫、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博物馆、首都博物馆、中国国家博物馆、北京服装学院民族服饰博物馆、中国民族博物馆等场馆的各类展览。



国家艺术基金2025年度艺术人才培训资助项目《民族服饰艺术理论评论人才培训》集中授课阶段已于2025年7月14日圆满结束。结业仪式上,学员们深情回顾了这段充实而难忘的学习历程,纷纷表达了对主办方、授课专家以及同窗伙伴的感谢。这场结业仪式不仅是对学习成果的总结,更象征着一段新的学术征程的开始——18位来自不同地域、不同学术背景的学员,将带着丰硕的学术收获返回各自的岗位,成为推动民族服饰艺术理论研究与传播的中坚力量,也将继续在各自领域践行民族服饰研究的使命。
服装设计学院
南昌市服装数字化系统设计重点实验室
2025年9月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