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装设计学院通讯员:陶雨奇)在金秋九月,1087名朝气蓬勃的服设新生跨越千山万水,怀揣着对未来的无限憧憬与梦想,踏入了江服校园,开启人生新篇章。每一位新生,都是独一无二的故事书写者,他们来自五湖四海,带着各自的故事与梦想,汇聚在这片充满机遇与挑战的土地上,准备在这里书写属于自己的精彩故事。今天,让我们走近几位新生,了解他们的故事。
赣地润湘芳织此西兰梦
“落霞与孤鹫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这是我未曾踏入昌大南疆时的第一印象。很有幸能够报考上江西服装学院,来到人杰地灵物华天宝的南昌,并在熠熠秋日开启我大学四年的江服生活。
提起江西是红色基因启程的摇篮,在赣地我们追思,从筚路蓝缕的征程历史我们可汲取前进的力量;在赣地我们传承,从风华正茂的新局中开辟未来。作为江服广大莘莘新生中的一员,同样作为一名来自土家族的湘妹子,希望可以借助江西服装学院这个学习进步的平台传播我们土家族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土家织锦。在未来四年的大学生活中实现赣地润湘芳,织此西兰梦的理想。
指间有经纬,锦中窥天地。知性中卓见,格物中致廉。希望在江服的学习生活中,可以让更多的同学老师知道了解土家织锦这项国家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也希望我可以将在江服学习到的服装服饰设计知识与传统的西兰卡普进行交流结合碰撞。传播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借助江西服装学院这个优秀的平台实现土家织锦的创新性发展。在赣地生湘花,润湘芳,织此西兰梦。

图1 活动照片
勇做追梦者
一个人可以平凡,但不可以平庸。
我是一个复读生,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都认为我可能连大专都可能上不了,所以在高中的三年里我几乎没有认真去学习。理所应当,我的第一次高考是失败的。在查分的那个晚上,我是没有感觉的。
本来我打算就此结束我的上学生涯,可是我的父母坚持让我复读,起初,我极度抵触,认为自己并不是块读书的料。但后来,我意识到需要运用所学知识来改善我贫困的家乡,父母日渐衰老,我必须有所行动。基于这一信念,我选择了复读。
或许是命运的眷顾,我遇到了王琼老师,她的人生观深刻影响了我的未来。王老师以严谨著称,甚至可以说有些严苛。我对她的印象深刻,尤其是她在我首次模拟考试后,断言我有潜力进入一所不错的本科院校。那时,我对自己的美术成绩和文化课水平感到失望,准备放弃。在我得知美术成绩没有提升时,我感到绝望。然而,次日,王老师仍然在鼓励我,认为我在文化课上仍有潜力,有可能继续追求本科学习。我被打动了,选择了坚持。由于母亲对裁缝工作的热爱,我也对此产生了兴趣,因此我将江西服装学院设定为我的高考目标。6月24日,这个日期我将永远铭记,因为我超过了本科线不少分数,激动地意识到自己即将成为一名大学生。最终,我收到了江西服装学院的录取通知书,开启了我人生的新篇章!

图2 录取通知书

图3 活动照片
——24服设本科2班 乔子鸣
与江服之缘
青春于我而言,是无数个午后,阳光透过窗户,洒在桌上的温柔。我手持剪刀,小心翼翼地裁剪着彩纸,每一次咔嚓声,都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做手工,是我与世界对话的方式,它让我学会了耐心与细致,也让我在繁忙的学习之余,找到了一片宁静的港湾。而那些关于刺绣的记忆,更是如同细密的针脚,一针一线,绣出了我心中的诗与远方。每当学习之余闲下来,我便会拿起绣针,在柔软的布料上勾勒出心中的图案,那是一种难以言喻的满足与幸福。
我父母就从事于服装行业,可能受此影响,我从小就热衷于做一些小手工,例如缝个包啊,缝个毛绒玩具啊之类的,在我稍长大点后,开始喜欢绣一些东西,从刚开始的十字绣到后来的团扇之类的。慢慢的我不再满足于刺绣,开始想把这些图案点缀在衣服上。
我时常幻想,未来的某一天,我能以刺绣为桥梁,连接起传统与现代,让世界看到东方美学的独特魅力。我梦想着开设一家属于自己的工作室,那里不仅展示着我的作品,更是传授手工技艺,分享刺绣乐趣的空间。为了这个梦想,我来到了江西服装学院,我会在江服不断学习新的手工技巧,探索刺绣与现代设计的结合点,努力让自己的作品既有传统文化的底蕴,又不失时尚的气息。
综合实力和专业能力是我选择江服的重要原因。当然,在我报考时我也毫不犹豫选择了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一方面是因为热爱,还有一方面就是因为江服的专业能力够强。
江服这个充满艺术气息的地方,是我梦想启航的港湾。我在这遇到了同样热爱手工与刺绣的伙伴,我们相互激励,共同进步。江服的课程,让我对服饰与刺绣有了更深的理解,也让我结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师长,他们无私的教导与鼓励,让我在追梦的道路上更加坚定。在江服的每一天,都让我感受到做服装不仅仅是技艺,更是一种生活的态度,一种文化的传承。

图4 活动照片
未来四年,我将一步一个脚印,努力学习专业知识,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希望能够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将自己的爱好与专业技能相结合,为祖国的服装行业贡献自己的青春与技艺。
——24服设本科1班 裴子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