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装设计学院学子暑期“返家乡”社会实践

发布时间:2025-07-27点击量:

服装设计学院通讯员:王袭暑期伊始,江西服装学院服装设计学院23服设本科2班的马顺,带着对法律的敬畏与对故土的深情,回到安徽宿州,走进埇桥区人民法院,开启为期一个月的“返家乡”政务实习。课堂里的设计图稿,换成了厚厚的卷宗;剪刀与缝纫机,变成了订书机与档案盒。他在基层一线穿针引线,把对公平正义的向往缝进每一份材料,把新时代青年的担当写进家乡热土。

把“细致”绣进卷宗

卷宗整理看似简单,却需要极致的耐心与精准。马顺每天面对上百份案卷,从编号、排序到扫描、归档,一步不能错。初来乍到时,复杂的程序与严谨的格式让他一度手足无措。他主动向书记员请教,利用午休时间翻阅《人民法院档案管理办法》,把关键节点做成“流程小卡”贴在桌前。不到一周,他整理卷宗的速度提升了40%,差错率降至零。他说:“设计服装讲求‘一剪一裁皆精准’,整理卷宗也要‘一页一号无偏差’,这是服装人刻在骨子里的匠心。”

图1 工作现场

让“温度”落在案卷

在翻阅一起邻里纠纷的调解书时,他看到双方当事人在法院主持下握手言和的照片,内心被深深触动。“法律不仅是冰冷的条文,更是有人情味的解决方案。”此后,他更加认真地对待每一页材料,把当事人的焦急与期盼当作自己必须守住的“设计稿”。他将“保密、严谨、同理心”写进实习日记,提醒自己:针脚可以缝布,细节更能缝心。

把“公开课”穿在身上

庭审观摩、文书校对、窗口接待……法院里的每一幕都成为马顺的“法治公开课”。他看见法官为了一个标点符号反复推敲,看见法警在烈日下维持秩序,看见执行干警凌晨出击只为让判决落地。他把这些瞬间拍成短视频,配上字幕“正义或许迟到,但从不缺席”,发布在学校和家乡的公众号上,浏览量迅速破万。评论区里,“原来法院这么拼”“为家乡法院点赞”刷屏,他用服装人擅长的视觉语言,让严肃的法治故事飞入寻常百姓家。

图2 工作现场

让“种子”扎根家乡

这次实习不仅锻炼了他在行政事务中的实践能力,更加深了他对法律职业的理解与敬重。他不再将“法院”仅仅视作审判的场所,而是一个维护正义、传播法治理念的重要平台。团区委与埇桥区人民法院给予了他一次走进司法一线、近距离了解政务工作的宝贵机会,也让他在服务中成长,在实践中坚定了前行的方向。

一针一线织就梦想,一言一行践行担当。马顺的故事只是江西服装学院众多返乡实践身影中的一个缩影。当设计稿与调解书相遇,当缝纫机与卷宗柜同框时,青春便拥有了双向奔赴的意义。愿更多同学背起实践的“工具包”,把专业知识转化为服务家乡的“施工图”,用年轻的脚步丈量基层,用滚烫的热情浇灌热土。这个暑假,一起返家乡,把论文写在大地上,把设计穿在人民中!